(相关资料图)
6月26日,国内首款农业AI对话机器人“小田”对外发布。从演示场景来看,对“土豆出现烂根怎门办”“河南夏邑县的西瓜行情怎么样”“帮我找一个广东荔枝的供应商”等问题,这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农业AI对话机器人都能给出专业回答。
“小田”问世,是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的一大进步;“小田”的专业性,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应用场景中的广阔空间。做好人工智能与乡村振兴的加法,借助更多像“小田”一样的人工智能产品,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为乡村生态保护服务、为乡村文化繁荣服务等等,乡村振兴必然能够跑出“加速度”。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指出,到2025年,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融合,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显然,要实现预定目标,人工智能是最重要的技术抓手。但同时要看到,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三农”领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更有限。要想让人工智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除了要进一步鼓励发展人工智能,更重要的是要在“三农”领域探索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为乡村振兴插上更多高科技的翅膀,让家家户户感受到智慧农业的实惠。
与其他行业相比,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会遇到更多困难、面临更多挑战。比如,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能够“叫好又叫座”,最关键的是基于大数据之下的快速计算。应用人工智能,首先要搜集相关大数据。但不能否认,农业相比其他行业,大数据的搜集与整理要难得多。另外,环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非常明显,不同地域气候等环境不同,同一地域不同年份环境变化也可能较大,这对生产统计和量化应用都会带来干扰,对新技术的测试、验证、推广也会带来诸多制约。
困难很明显,前景更广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三农领域更具真理性。人工智能在农业产业应用上前进一小步,都可能带来乡村振兴的一大步。迎难而上,做好人工智能与乡村振兴的加法,大有可为,潜力无限。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刘真真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