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接船舶订单量37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7.7%,占全球新订单总量的72.6%。
(资料图)
上半年,若按衡量船舶附加值的修正总吨计算,中国新接订单量仍占全球总量的67.2%,份额高于造船完工量的47.3%和手持订单量的46.8%。三大指标份额均居世界第一。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船舶出口金额112.1亿美元,同比增长7.7%。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气体运输船占主导地位,出口额合计占比61.3%。
上半年,1176家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67.1亿元,同比增长24%;利润总额95亿元,同比增长187.3%。
上半年,我国建造交付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显著增加。批量交付集装箱船共88艘,275.1万修正总吨,占国内造船完工量的37%,超过散货船位居第一。成功交付11艘全球最大24000TEU集装箱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4.6%。
预计2023年全球造船完工量将保持在9000万载重吨的较高水平,新船订单量超过1亿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2.2亿载重吨左右。我国造船完工量将突破4200万载重吨,新船订单量超过5000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保持约1.2亿载重吨。
作为重工业中的代表性行业,造船业与海运业一样具有较强的周期性。2023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世界经济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速将延续低增长态势,需求收缩必将对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的造船行业逆势而上,利用优势,抢到了更多的订单。中国的造船行业竞争力主要来自综合成本较低以及供应链完善,未来还会在世界造船业领域保持较长时间的行业优势。
中国能拿下全球七成新订单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造船企业普遍具备较高的竞争力,有能力提供高质量和合理价格的船舶产品。
其次,中国作为全球航运市场需求最大的国家,优势船厂具备承接大单的能力。
2022年中国船厂在全球市场份额达47%,超过日本和韩国的总和。
20年前,中国船厂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到10%,经历了2000年代大规模的产能扩张,到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
2022年,中国船厂向船东交付的新船总计1460万CGT,而全球总体交付量为3080万CGT。相比之下,另外两个主要造船国日本和韩国的交付量分别为480万CGT、780万CGT。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分析称,中国船厂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在干散货船领域保持龙头位置,并确立了自身作为集装箱船建造的首选地。中国船厂还持有大量其他船型的订单,但尚未成为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的关键参与者。
LNG船是全球手持订单中第二大船型板块,在这一领域的领导者仍然是韩国船厂。
过去一年来,中国船厂在LNG船市场所占份额已经显著增加。2022年中国船企共计承接59艘LNG船,市占率32%;而韩国船企获得了122艘LNG船订单,市占率67%。其中沪东中华接单量高达38艘,创造了中国船厂LNG船年度接单量的历史最高纪录,市场份额从2021的不足7%跃升至近21.8%。
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和大型邮轮,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7月24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拖轮的牵引下靠泊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4号码头,将立即进入设备系统调试和内装工程最后的冲刺阶段。
标志着中国制造的首艘大型邮轮实现了从蓝图到蓝海的里程碑跨越,距年底命名交付的总目标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3月24日,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昆仑”号,在上海命名交付。
“昆仑”号是当今世界主流大型LNG运输船,可运载17.4万立方米LNG,由中国船舶集团为中远海运中石油国事LNG运输项目建造,是该项目的第三艘LNG运输船。该船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总长295米,型宽45米,型深26.25米,航速19.5节。
中国的造船业在全面赶超国际先进技术,在LNG和大型邮轮均有突破。造船是资本、技术以及人力密集型产业,二战后,东北亚逐渐成为全球造船中心,目前,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占有全球商用货船90%以上市场份额。而今年上半年,中国接单量超七成,已经将日本韩国远远抛在身后。
关键词:
质检
推荐